水产学报 , 2017, 41(3):321-. doi:10.11964/jfc.20160410359
摘要:核糖体基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严格遵循协同进化方式,但是在很多种类中都发现了明显的序列多态性,表明其是非协同进化。为了检测鳎科鱼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 (ITS1)序列是否存在多态性,并探究其能否作为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克隆获得了5种鳎科鱼类共118条ITS1全序列。结果显示,眼斑豹鳎具有两种差异显著的片段类型,表明其在基因组中遵循非协同进化方式;而在其余4种鳎科鱼类中均没有发现序列多态性,表明其为协同进化。序列分析显示ITS1具有明显的种间长度异质性,最短的序列出现在蛾眉条鳎(412 bp),最长的为眼斑豹鳎(585 bp)。碱基分析显示ITS1序列在5种鳎科鱼类中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势:C>G>A>T,且GC含量为69.5%,远高于AT含量。聚类分析显示除眼斑豹鳎外,所有鳎类均单独聚为一支,种类区分度非常明显,表明ITS1序列能够作为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但是眼斑豹鳎的一个克隆和东方箬鳎聚为一支,这种序列多态性对种类鉴定产生了干扰,因此用具有多态的ITS1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克隆数量,避免因数据不充分而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中国水产科学 , 2015, 22(5):858-. doi:10.3724/SP.J.1118.2015.14484
摘要:采用引物步移法PCR扩增, 获得全长为16846 bp 的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线粒体全基因组DNA (mtDNA), 并对其基因结构、重排机制及在系统发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1)河川沙塘鳢mtDNA由37个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组成; 除ND6和8个tRNA外, 其他基因都编码在重链(H)上; tRNA基因因发生滑移重排(shuffling), 将经典的线粒体基因组HSL (tRNAHis-tRNASer-tRNALeu)排列变成了SLH (tRNASer-tRNALeu-tRNAHis)排列, 造成在tRNALeu与tRNAHisND4与tRNASer之间分别插入了320 bp和42 bp的两个“匿名区”。(2)检测的112种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中, 仅有13种(11.61%)发生了mtDNA基因重排现象, 而沙塘鳢属的中华沙塘鳢(O. sinensis)、平头沙塘鳢(O. platycephala)与河川沙塘鳢的基因重排位置一致, 揭示其可能是沙塘鳢属鱼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标签”。(3)筛选得到的两个分子标记 ND4ND5基因, 适合用于虾虎鱼亚目(Gobioidei)鱼类科阶元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07, 22(5):387-. doi:
摘要:对凤鲚Coilia mystus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12SrRNA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排列比对后,获得该基因365 bp的一致序列。在所测得的42个序列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其中长江群体有2种,珠江群体有4种。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263和0.610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4%和0.192%。凤鲚长江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3%,珠江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3%~0.5%,长江群体与珠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8%~1.4%。邻接树显示长江凤鲚和珠江凤鲚各自形成一个单系类群。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82.80%,提示两者可能有相互隔离的遗传结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07, 22(3):194-. doi:
摘要: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柏氏鲤Cyprinus pellegnini pellegnini以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父本)与柏氏鲤(母本)杂交F2的DNA样品为材料,用300个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获得2个与鲤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AL04986和AR02788。回收、纯化这两个RAPD标记,连接到pMD18-T载体中,转化DH5琢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SCAR引物SCAL04L/SCAL04R1、SCAL04L/SCAL04R2和SCAR02L/SCAR02R,其中SCAR02L/SCAR02R这对引物可以成功的反映出杂交F2两个群体在抗寒能力上的差异,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7℃,将此标记命名为SCAR02788。根据AL04986的测序结果设计的两对SCAR引物并没有反映出这种差异。SCAR02L/SCAR02R标记可以用作鲤抗寒基因分子辅助选择的依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8, 33(4):460-. doi: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7
摘要:为探索长江靖江段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种群遗传结构,通过AFLP分子标记技术首次对靖江71尾日本鳗鲡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构进行研究,筛选了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不同月份、不同规格的日本鳗鲡样本进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筛选的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获得216个多态位点,比例最高为98.15%,最低为91.20%,日本鳗鲡不同月份间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为95.0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77 2,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33 2;小规格组A组(体长<400 mm)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大规格组B组(体≥400 mm)。采用AMOVA分析组间和个体间的变异成分组成,以确定该江段日本鳗鲡的遗传结构变异来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80%以上的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研究表明,靖江段日本鳗鲡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的分化程度相对较弱,个体间存在基因交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28(1):12-. doi:
摘要:采用L16(45)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SRAP反应体系的Mg2+ 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以及Taq 酶活性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用于皱纹盘鲍的SRAP反应体系。优化后的反应体系(10 μL) 包括Mg2+ 1.5 mmol/L,dNTPs 0.15 mmol/L,引物0.2 μmol/L,Taq 酶活性0.25 U,模板DNA 20 ng。采用不同模板和引物对体系进行验证,表明优化后的反应体系能够高效地扩增出可识别条带,为进一步应用SRAP标记对皱纹盘鲍进行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34(1):83-. doi:
摘要:综述近 10 年来海洋经济贝类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动态, 包括建图群体的确定、分子标记的选择以及现有海洋经济贝类遗传图谱的特点, 并对 22 张典型贝类连锁图谱从标记种类、标记密度、标记覆盖率等方面进行详尽比较, 分析目前海洋经济贝类连锁图谱构建的重大突破和所面临的问题。
渔业研究 , 2020, 42(3):281-. doi:10.14012/j.cnki.fjsc.2020.03.012
摘要: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作为我国广泛养殖的重要经济藻类,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尤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坛紫菜研究中,为坛紫菜遗传育种提供高效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其在坛紫菜遗传学多样性、种质鉴定、指纹图谱构建、种群和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坛紫菜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南方水产科学 , 2010, 6(3):74-. doi:10.3969/j.issn.1673-2227.2010.03.014·综述·
摘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之后的第三代分子标记。最初SNPs主要应用在人类重要疾病的关联性研究中,随着检测技术不断提高以及各种生物SNP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其逐渐被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群体遗传学、亲缘关系、关联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文章主要介绍了SNPs的发生、特点及常用检测方法,综述了SNPs在海洋生物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将SNPs更好地应用到海洋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中。
水产学报 , 2011, 35(7):969-. doi:10.3724/SP.J.1231.2011.17340
摘要:对161 075条凡纳滨对虾dbEST(database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的数据进行SSR序列筛选,搜索参数为二~六核苷酸重复6次以上(包括6次),共获得含SSR的EST序列12 600条,占整个凡纳滨对虾dbEST数据库的7.8%,其中二核苷酸重复10 104条,占总EST-SSR序列的80.2%; 三核苷酸重复2 036条(16.1%),四核苷酸重复336条(2.7%),五核苷酸重复35条(0.3%),六核苷酸重复89条(0.7%)。大部分发现的微卫星序列为完美型(perfect)的重复序列。在二核苷酸所获得的SSR重复单元中,AG/CT是优势重复单元,共分布4 820条,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47.8%;其次是AC/GT重复,共分布3 584条,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35.4%;最后是AT/TA 和CG/GC,分别占二核苷酸各重复单元的16.6%和0.2%。通过对凡纳滨对虾EST序列中SSR位点信息的发掘分析,共设计77对微卫星引物,在10个个体中成功扩增的引物有54对,成功扩增率为70.1%。其中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8对,多态率为51.9%。等位基因数为2~5,PCR产物大小为140~600 bp。本研究筛选的EST-SSR标记将为凡纳滨对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种质鉴定等提供可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