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17, 37(3):8-. doi:10.3969/j.issn.1673-9159.2017.03.002
摘要:克隆并鉴定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的一种c型溶菌酶基因(Fm-Lyz),其cDNA全长为770 bp,包括71 bp的5'非编码区(UTR)、222 bp的3' UTR和477 bp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58个氨基酸。SMART分析显示,Fm-Lyz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LYZ1结构域和1个含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同源性分析发现,Fm-Lyz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溶菌酶同源性最高;进化树结果显示,Fm-Lyz与不同对虾的c型溶菌酶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m-Lyz在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感染后,Fm-Lyz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最高表达量时间分别为感染后24、12 h,暗示Fm-Lyz参与了墨吉明对虾的抗菌免疫防御。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17, 37(4):16-. doi:10.3969/j.issn.1673-9159.2017.04.003
摘要:研究不同质量浓度(50、100、150和180 mg·L-1)、温度(20、25、30℃)、离水时间(3、6、9、12 min)和规格(1.5、3.5、13.4 g)对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墨吉明对虾麻醉时间随丁香酚浓度增加以及水温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则随着丁香酚浓度的增加以及水温的降低而增加;在相同浓度丁香酚的条件下,墨吉明对虾的复苏时间随离水时间的增加以及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丁香酚浓度50-180 mg·L-1的范围内,麻醉对虾的复苏率为100%。丁香酚是墨吉明对虾的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5, 30(3):261-. doi:10.16535/j.cnki.dlhyxb.2015.03.005
摘要:为探讨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幼虾(体质量为0.024 g±0.085 g)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进行了盐度和温度的突变和渐变试验。结果表明:将盐度由25突变至15~30时,各盐度组墨吉明对虾幼虾的96 h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盐度由25渐变至2和37时,幼虾仍能正常摄食,其存活率分别为77.67%和80.83%;将温度由29℃突变至24、34℃时,各温度组幼虾的96 h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温度由29℃渐变至17、36℃时,幼虾仍能正常摄食,其存活率均为84.17%。研究表明,墨吉明对虾幼虾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差,但在低盐度水中开展墨吉明对虾养殖是可行的。
渔业现代化 , 2019, 46(6):61-. doi:10.3969/j.issn.1007-9580.2019.06.010
摘要:为研究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免疫、生长和水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2.46±0.39) g的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设置100尾/m3、300尾/m3、700尾/m3 3个养殖密度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间不添加有机碳源、零换水,周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不同组织的免疫指标产生影响,表现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ACP)活力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力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肌肉中,SOD和ACP活力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AT活力逐渐降低;对虾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增长、体质量特定增长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存活率也降低;水质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各水质指标的变化幅度升高,水质稳定性变差。研究表明,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显著影响墨吉明对虾免疫相关酶活力、生长和水质。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22, 42(5):38-. doi:10.3969/j.issn.1673-9159.2022.05.005
摘要:【目的】研究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高血糖激素基因FmCHH-I的分子特征和表达规律。【方法】根据转录组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FmCHH-I基因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其氨基酸和蛋白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和卵巢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切除单侧眼柄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成功克隆墨吉明对虾高血糖激素基因FmCHH-I的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59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369 bp,编码123个氨基酸。蛋白序列的1~20位包含一个信号肽,随后有一段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导肽,末端为成熟肽,包含74 个氨基酸以及6 个半胱氨酸残基。FmCHH-I 基因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CHH-I 基因同源性最高(91.53%),与欧洲龙虾(Homarus gammarusCHH-I 基因同源性最低(43.8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FmCHH-I 与斑节对虾聚在一起,与对虾科物种聚为一支。FmCHH-I 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肠道中也有表达。FmCHH-I 在性腺未发育期和性腺成熟期雌性对虾眼柄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 > 0.05),但切除眼柄后,卵巢中FmCHH-I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 <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