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报 , 2022, 46(8):1142-. doi:10.7541/2022.2021.122
摘要:研究以初孵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性腺组织为实验材料, 开展Forkhead box家族蛋白-1(FoxO1)基因CDS区克隆和序列特征分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在胃、肠和肺脏等组织中的表达谱, 结合免疫荧光(IF)、RT-PCR和Western Blot探讨其在不同出壳后日龄(17日龄、63日龄和96日龄)雌性扬子鳄性腺组织中的时空表达规律, 探讨其在雌性扬子鳄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成功克隆获得FoxO1基因长度为1941 bp的完整编码区及646个预测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间进行同源性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 扬子鳄FoxO1基因与鸟类的亲缘关系相较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和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等爬行动物更近。在其他脊椎动物中, 哺乳动物、硬骨鱼和两栖物种也各自聚类称为子群, 表明FoxO1兼具功能保守性和种间特异性;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FoxO1在初孵鳄性腺复合体、肺、胃和肠中均有表达, 免疫荧光结果表明17日龄性腺组织中的FoxO1主要表达于肾上腺和中肾区但在皮质部呈微弱表达, 在63日龄性腺皮质部表达逐渐上调且呈无规则随机分布, 在96日龄性腺皮质部中卵母细胞发育程度更高的位置呈强表达; RT-PCR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扬子鳄性腺组织FoxO1基因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性腺组织中的FoxO1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模式, 表现为63日龄FoxO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7日龄和96日龄, 相关结果对于丰富扬子鳄卵子发生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20(5):982-. doi:10.3724/SP.J.1118.2013.00982
摘要:以在盐度2~3 条件下养殖至9 月龄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成虾为材料, 研究低盐度养殖对虾在不同盐度驯养条件下的繁殖性能, 以期为利用低盐度养殖对虾培育亲虾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盐度梯度设置为1、8、15、23 和30。雌虾经剪切单侧眼柄后进行促熟培育, 促熟期间的雄虾养殖水温控制在(27±0.5)℃, 雌虾水温控制在(28±0.5)℃。定期检查雌虾卵巢和雄虾精荚的发育情况, 采用精荚人工移植技术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培育的亲虾进行组合交配, 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 组织切片观察卵巢发育, 综合评价各实验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在实验盐度梯度范围内, 雌虾卵巢都可发育成熟; 盐度1 组雌虾成熟比例仅10%, 且全部死亡; 盐度8 和15 下发育成熟的雌虾达70%, 可正常产卵, 但产出的卵子受精率较低, 不能孵化出无节幼体; 盐度23 和30 下发育成熟的雌虾超过76%, 可正常产卵、孵化, 但孵化率较低。组织切片观察, 盐度8~30 范围内各组雌虾卵巢发育无明显差异。在盐度8~30 范围内, 凡纳滨对虾雄虾精巢都能够正常发育成熟, 但盐度30 和23 实验组的雄虾精巢发育速度明显快于盐度15 和8 组; 随着盐度的降低, 精荚发育成熟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延长; 所有盐度实验组的精荚被移植后都可与卵子受精并孵化出无节幼体。
水产学报 , 2016, 40(12):1915-. doi:10.11964/jfc.20160110240
摘要:为研究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体外感染复制特征以及异育银鲫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本实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结果显示,在10 d左右可观察到组织块迁移分离出新的单层细胞,3周左右细胞可覆盖底部面积为25 cm2培养瓶的底部;经CyHV-2悬液感染离体培养的原代细胞,3 d后病毒滴度增殖至106拷贝/mL;在病毒感染6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HV-2感染原代细胞后,分析前期通过鱼体水平实验鉴定出的与该病毒感染相关的免疫基因:PNP5aMPOMHCⅠ、LYZ-CIL-11、ITLNPNP5aDUSP,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在细胞水平均有显著性的上调,与鱼体水平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了原代培养的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用于构建体外感染CyHV-2病毒的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CyHV-2的感染复制规律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细胞水平筛选抗病毒药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水产科学 , 2020, 39(4):567-. doi: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4.014
摘要:在水温17.3~28.0℃下,将体质量(4.60±0.30)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4口60 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放养密度67尾/m3,投喂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配合饲料,研究大口黑鲈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养殖195 d后,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为(303.14±73.17)g、平均体长为(26.76±3.13)cm;体质量(m)与日龄(t)间呈指数关系:m=0.0651t1.6147,r2=0.9974,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46%,平均体质量日增加量为(1.82±0.57)g;体长(L)与日龄间呈线性关系:L=0.0961t+9.1442,r2=0.9766,平均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5%,平均体长日增长量为(0.10±0.04)cm;体质量与体长符合幂函数:m=0.0132L3.0455,r2=0.9828。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的相对增加量、特定生长率趋势基本一致,水温20℃以下明显影响其生长。
水产学报 , 2016, 40(3):371-. doi:10.11964/jfc.20150710008
摘要:为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外纤维蛋白VP56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鉴定与VP56相互作用的草鱼蛋白。首先利用RT-PCR技术从Ⅱ型GCRV感染的草鱼肾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VP56,构建pGBKT7-VP56诱饵表达载体;在酵母菌株中检测其自激活性后,以VP56为诱饵在草鱼酵母双杂交文库中筛选阳性菌株,并对阳性克隆的序列进行分析。实验也克隆了草鱼JAM-A (GcJAM-A)基因, 并构建pGADT7-GcJAM-A载体,在酵母中研究草鱼GcJAM-A与病毒蛋白VP56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构建的诱饵质粒pGBKT7-VP56无自激活作用,可以应用于酵母双杂交筛选;从草鱼肾细胞文库中筛选得到9株阳性克隆,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确定其中包含草鱼7个细胞内蛋白和1个细胞外基质蛋白;VP56蛋白与GcJAM-A蛋白在酵母中不能发生相互作用。本研究初步确定了与Ⅱ型GCRV蛋白VP56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为深入探讨VP56蛋白在Ⅱ型GCR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水产学报 , 2020, 44(9):1441-. doi:10.11964/jfc.20190611828
摘要:为了鉴定CyHV-2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本研究用分离的CyHV-2-YC-1分离株(下简称CyHV-2)感染异育银鲫尾鳍细胞系(GiCF),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对细胞感染液中的CyHV-2进行纯化,纯化后的CyHV-2病毒免疫小鼠制备抗CyHV-2多克隆抗体。纯化的病毒颗粒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用抗CyHV-2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50%~66%的蔗糖梯度多见完整囊膜包裹的CyHV-2病毒颗粒,也有少量囊膜破损的病毒颗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CyHV-2多克隆抗体与多种病毒蛋白具有特异性免疫反应,质谱鉴定显示,其中8种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分别是ORF92、ORF115、ORF25、ORF57、ORF66、ORF72、ORF131和ORF132。研究表明,通过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提纯CyHV-2病毒颗粒后,本研究制备的抗CyHV-2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CyHV-2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本研究将为CyHV-2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更多的候选抗原。
海洋渔业 , 2014, 36(5):461-. doi:
摘要: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2μg·L-1三次连续水体药浴和6μg·L-1一次性水体药浴条件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蓄积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两种药浴暴露方式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呈一级指数衰退消除,消除半衰期(t1/2)均为63 h,240 h时浓度下降到0.5μg·L-1以下。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血浆和肌肉中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血浆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肌肉中的含量。2 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和6 μg·L-1一次药浴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4.97、66.62 μg·L-1,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9 871.2 μg·L-1·h和18 119.6 μg·L-1·h;两组药浴肌肉中达峰浓度分别4.42 μg·kg-1和15.80 μg·kg-1,其AUC0-t分别为641.9 μg·kg-1·h和4 271.0μg·kg-1·h。与2 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相比,6 μg·L-1一次药浴组阿维菌素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蓄积作用更加显著。以10 μg·kg-1作为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选择95%的置信区间计算异育银鲫肌肉组织中休药期,本研究中2 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肌肉的休药期为295.4 h,6 μg·L-1一次药浴组肌肉的休药期为454.5 h。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28(4):347-. doi:
摘要: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2号"幼虾(平均体质量为2.54 g)的适宜养殖盐度进行了探讨。试验设置5个盐度梯度(0、8、15、23、30),对不同盐度下幼虾的存活率及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度对中国对虾"黄海2号"的存活与生长影响显著,0盐度组中国对虾5 d内全部死亡,其他盐度组对虾的存活率有一定差异,其中30盐度组对虾成活率最高(95%),8盐度组对虾成活率最低(81%);盐度对生长速度也有显著影响,23盐度组对虾生长最快,日增重达0.202 g,其次是15、30盐度组,日增重分别为0.175、0.172 g,而8盐度组对虾的生长速度最慢,日增重仅为0.152 g。研究表明,中国对虾"黄海2号"不适合淡水养殖,但8以上的低盐条件下可以养殖,最佳养殖盐度为23左右。
水产学报 , 2013, 37(4):489-. doi:10.3724/SP.J.1231.2013.38339
摘要: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以7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生产家系130个,建立育种基础群体。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结合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不同引进群体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和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结果显示,对于体质量性状,UA5、UA4和SIN 3个群体的GCA值最高,分别为0.42、0.32和0.19;17个杂交组合中,UA5×SIN、UA1×UA2、UA4×UA5、UA4×SIN和UA1×SIN 5个组合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SCA值正向优势较明显,是生产优良子代的优先搭配组合;体质量和存活性状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环境下体质量性状GCA和SCA方差组分所占比例不同,但总体差异不大;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环境下体质量性状配合力之间存在正相关,而存活性状存在负相关。
淡水渔业 , 2016, 46(2):45-. doi: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血清中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结合药物的体外药效学参数,确定该药的临床给药方案。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1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4 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2 μg/mL,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为4.8 μg/mL,耐药选择窗(MSW)为0.4~4.8 μg/mL。盐酸多西环素的抗菌后效应(PAE)约为2 h;在异育银鲫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抑菌杀菌效果的盐酸多西环素口灌剂量是20 mg/kg,休药期至少为25 d;能够控制耐药菌株产生的盐酸多西环素口灌剂量是80 mg/kg,休药期至少为6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