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学杂志 , 2019, 40(5):84-. doi:10.15928/j.1674-3075.2019.05.013
摘要:血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不同类型血细胞结构与免疫特性有助于其病害防治。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根据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的强度差异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利用特异性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分析血细胞总数(THC)、线粒体数量、溶酶体数量、吞噬活力、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和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显示,应用FCM可以区分透明细胞(HC)、半颗粒细胞(SGC)和颗粒细胞(GC)三类血细胞,其占比分别为9.82%、61.11%和25.24%;红螯螯虾平均血细胞总数(THC)为(8.43±0.87)×106个/mL;GC含有最多数量的线粒体和溶酶体,HC中含量最少;HC、SGC和GC的吞噬率分别为2.54%、14.45%和6.98%,SGC吞噬活力最强,HC最弱;HC、SGC和GC的活性氧(ROS)含量分别为7.80、45.95和134.69 AU,GC的ROS含量最高,HC最低;HC、SGC和GC的一氧化氮(NO)含量分别为8.20、79.78和344.31 AU,GC的NO含量最高,HC最低;HC、SGC和GC的非特异性酯酶活力分别为86.59、121.84和236.91AU,GC的酯酶活力最高,HC最低。研究表明,红螯螯虾三类血细胞在形态结构、数量及免疫特性上均存在差异,SGC的数量最多、吞噬活力最强,而GC含有最多与能量供应、免疫防御相关的细胞器,并拥有最强的氧化活力和酯酶活力,表明GC和SGC是红螯螯虾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血细胞类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23, 43(2):18-. doi:10.3969/j.issn.1673-9159.2023.02.003
摘要:【目的】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过氧化物还原酶3 (Peroxiredoxin 3,Prx3)基因(LvPrx3)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和抗胁迫能力,为揭示凡纳滨对虾抗环境胁迫的应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技术取得LvPrx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应用Clustal X、EditSeq、ExPASy、MEGA 6.0、SignalP 5.0和TMHMM2.0等多个软件开展Prx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半定量PCR和qRT-PCR技术检测分析LvPrx3基因在多种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响应情况。【结果】LvPrx3基因cDNA全长序列962 bp,内含45 bp 5′端非编码区(5′-UTR)、233 bp 3′端非编码区(3′-UTR)和684 bp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27个氨基酸残基。LvPrx3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5.09 ku,理论等电点(pI)为6.22,属于典型的2-Cys Prx,包含高度保守的“FYPLDFTFVCPTE” N端和“GEVCPA” C端。进化树分析显示,LvPrx3与节肢动物门的Prx亲缘关系较近,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Prx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LvPrx3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肠道次之,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区别。脂多糖(LPS)注射后,眼柄中LvPrx3的表达分别在胁迫3 h和12~48 h时显著上调,而肠道中,LvPrx3表达量在胁迫3~24 h时均显著下调;在4-壬基酚(4-NP)胁迫后,眼柄中LvPrx3表达量在胁迫6~24 h后显著上调,24 h时最高,为对照组的4.11倍;肠道中的LvPrx3表达量在胁迫12 h时显著上调,在胁迫48 h时显著下调;以上显著性水平α均为0.05。【结论】LvPrx3基因属典型的2-Cys Prx,主要在凡纳滨对虾眼柄和肠道中高表达。脂多糖LPS刺激和4-NP胁迫可明显诱导凡纳滨对虾LvPrx3基因的表达水平,表明LvPrx3在对虾抵御病原菌感染及抗逆境胁迫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水生态学杂志 , 2017, 38(6):97-. doi:10.15928/j.1674-3075.2017.06.013
摘要:黑蝶贝是目前唯一能批量生产黑珍珠的珍珠贝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进行黑蝶贝的研究和培育,在人工育苗、苗种中间培育、插核术前处理、关键插核技术及术后休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程度。在养殖及珍珠培育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苗种培育阶段暴发的外套膜流行病;海洋环境恶化导致的高死亡率;插核后死亡率、脱核率高,造成存珠率不高等。针对黑蝶贝繁育、培育、插核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养殖现状与问题进行述评,为黑蝶贝健康养殖的进一步研究及黑珍珠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河北渔业 , 2017, 0(7):17-.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7.07.005
摘要:针对筛选到的一株海南土著的高活性荚膜红细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菌株QH03,开展其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其最适碳源为乙酸钠和酵母膏,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和硫酸铵,适宜光照强度为3 000~8 000 lx,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初始pH为7.0~7.5,最适盐度为10‰~30‰。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3, 32(5):1090-. doi:10.12024/jsou.20230604216
摘要:深远海无人船在开发渔业资源时,面临着续航能力不足和路径规划算法收敛慢、精度低等问题,为尽可能减少渔业无人船在实际任务执行过程中环境影响和最大限度地优化航行路线,在保证其安全航行的前提下,设计了以路径长度、转舵和海流能耗等多个参数最小为目标的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对无人船在航行时海域环境和任务目标的分析,建立了时变海流干扰下的无人船多目标计算模型,采用改进的自适应灰狼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算法通过引入多项策略进行统筹优化。该算法应用于复杂水域下渔业无人船多目标优化领域的仿真实验,证实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多目标相较于3个单目标仿真结果对总目标值的优化率分别提高了9.2%、1.7%、11.9%;不同海流状态下的仿真路径表明了相较于传统的以距离最优算法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无人船全局航迹的规划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