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学报 , 2011, 35(6):897-. doi:10.3724/SP.J.1231.2011.17283
摘要:根据2009年4、6、8、10和12月5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A)、营养水平指数(E)、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鲍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海带区、非养殖区同步调查数据以及鲍区历史数据的比较,研究了筏式养鲍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鲍区溶解性无机氮、磷酸盐及硅酸盐的浓度分别在2.02~9.25,0.086~0.420,0.91~18.35范围内,季节变化明显。4、6、12月A值均<0,水质状态良好;8月和10月A值介于0和1之间,水质状态较好,鲍筏式养殖区尚未受到有机污染。E值介于0~0.5,水质营养水平处于贫营养状态。磷酸盐是鲍区、海带区及非养殖区的主要限制因子。鲍区的氨氮及无机氮浓度在8月出现峰值,显著高于海带区和非养殖区,也高于历史数据,可能与鲍的氨氮排泄有关。虽然鲍区目前的水环境状况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营养盐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趋势发生变化。
水产学报 , 2014, 28(2):161-. doi:10.3724/SP.J.1231.2014.48885
摘要:为探索诱导鱼类雄核发育单倍体的新方法及形成机制,以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象,无须卵子失活,仅用冷休克诱导雄核发育单倍体,并对其后代的早期胚胎发育、染色体数目、分裂胚细胞学观察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早期胚胎发育结果显示,0 ℃与3 ℃处理组的孵化率分别为0.83%和57.42%,二者之间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0 ℃和3 ℃处理组均表现出单倍体综合征。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显示,0 ℃处理组染色体分布为18~27,单倍体率为81.40%,3 ℃处理组染色体分布为20~30,单倍体率为68.97%。分裂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3 ℃处理组受精后60 min,卵核和第二极体位于胚表面,有一同释放迹象。结果表明,对大鳞副泥鳅受精卵进行3 ℃冷休克处理60 min,可以成功诱导雄核发育单倍体,研究推测冷休克诱导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是雌核和第二极体一同释放。
渔业现代化 , 2013, 40(4):55-. doi:10.3969/j.issn.1007-9580.2013.04.011
摘要:随着世界渔业的迅速发展, 虾类食品的消费与贸易在国际水产品市场上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我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虾类食品生产国, 也是主要的虾类食品出口国,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目前我国的虾类食品生 产和加工技术水平仍然较低, 尤其是在虾类食品的保鲜、保藏技术方面。因此有必要对虾类食品的各种杀菌 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 并总结有效的保鲜、保藏方法。本文综述了传统保藏、化学和生物技术、低温保鲜、 加热处理、气调保藏、物理杀菌技术等基于虾类食品的保鲜、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为虾类食品的货架期延长提 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渔业研究 , 2014, 36(2):87-. doi:
摘要:为了分子鉴定6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并从分子层面验证通过检测毒力基因以推测嗜水气单胞菌潜在致病性的可行性。实验采用PCR扩增16S rDNA和gyrB基因并结合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分析进行菌种的分子鉴定,检测气溶素(aerolysin,aer)、溶血素(haemolysin,hly)、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ahp)、热稳定细胞肠毒素(heat-stable cytotonic enterotoxin,ast)和热敏感细胞肠毒素(heat-labile cytotonic enterotoxin,alt)5种毒力基因,且使用Mega 5.2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株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检测出5种毒力基因中的至少4种,其中均检测出溶血素和2种肠毒素,序列分析表明气溶素、溶血素和丝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本研究基于16S rDNA和gyrB基因可以准确地对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分子鉴定,6株菌的毒力基因丰富预示着一定的致病性,aer、hlyahp基因相对保守,编码的毒力因子高度同源,在临床分子诊断中建议使用aer、ahphly基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潜在致病性进行检测。
水产学报 , 2015, 39(8):1178-. doi:10.11964/jfc.20150609930
摘要:依据2014年5月和8月2个航次走航和定点连续调查资料,分析了桑沟湾水域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及海带养殖区叶绿素a(Chl.a)的昼夜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所调查的温度、盐度 、pH和营养盐等分布特征,分析了桑沟湾水域Chl.a浓度与理化因子的关系,探讨了海带收获前后Chl.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1)走航调查的结果显示,桑沟湾夏季Chl.a浓度显著高于春季。桑沟湾春季表、底层总Chl.a浓度均值分别为(0.67±0.39)和(0.50±0.31)μg/L,表层Chl.a浓度高于底层,春季表层整体表现出自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夏季表、底层总Chl.a浓度均值分别为(3.39±1.53)和(3.12±1.43)μg/L,表层Chl.a浓度高于底层。桑沟湾夏季表层Chl.a高值区出现在海带养殖区,低值区出现在贝类养殖区,夏季底层Chl.a高值区出现在贝类和海带养殖区,低值区出现在外海区。(2)定点连续监测结果显示,春季海带养殖区Chl.a浓度变化范围在0.24~0.95 μg/L,均值为(0.70±0.19)μg/L,昼夜波动较小。而夏季海带养殖区Chl.a浓度变化范围在2.01~4.66 μg/L,均值为(3.04±0.82)μg/L,昼夜波动较大。桑沟湾海带养殖区夏季Chl.a浓度显著高于春季。春季海带养殖区营养盐平均浓度及硅磷比、氮磷、硅氮比均显著低于夏季。(3)桑沟湾春季表层Chl.a浓度主要与温度、硅酸盐呈显著正相关,而夏季底层Chl.a浓度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桑沟湾海带收获前后Chl.a的变化及分布受温度、硅酸盐、盐度、养殖环境状况和水文环境的共同影响,多元的贝藻养殖模式是影响Chl.a变化及分布的重要因素。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23(5):796-. doi:
摘要: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耕水机行业标准,开展了耕水机检测参数的研究。由于养殖池塘水体受温度、气压、光合作用、水体盐度、养殖鱼类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使耕水机质量较难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耕水机的检测参数,参考“SC/T 600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利用实验室直径为6.3 m的标准水池作为试验平台,试验水温为20℃,气压为101.325 kPa,初始溶解氧浓度为0 mg/L,试验用水为清水,将3种耕水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净浮力,绝缘电阻等基本参数用增氧机标准评判仍然可行;(2)空载噪声,增氧能力,动力效率这几个参数变化较大;(3)宜增加耕水深度参数,以适合耕水机的评判。
渔业现代化 , 2014, 41(3):69-. doi:10.3969/j.issn.1007-9580.2014.03.014
摘要:由于养殖池塘水体受温度、气压、光合作用、盐度、养殖鱼类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 使涌浪机 的质量较难定量分析。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涌浪机行业标准, 开展了涌浪机标准参数的研究。试验参考了 SC/T 600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 利用实验室直径8.0 m 的标准水池作为试验平台, 试验水温20℃, 气压101.325 kPa, 初始溶氧浓度为0 mg/L, 试验用水为自来水, 对3 种涌浪机进行对比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净浮力、绝缘电阻等基本参数用增氧机标准评判仍然可行; 空载噪声、增氧能力、动力效率 等参数变化较大; 宜增加提水能力和造浪强度参数, 以适应对涌浪机的评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08, 23(5):403-. doi:
摘要:应用线粒体COⅡ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不同地理群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翘嘴鲌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444,核苷酸差异度为0.00085~0.00454; 6个群体的36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48。AMOVA分析显示, 42.58%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57.4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P<0.01)。36个个体的MP和NJ系统树明显地分为两大分支,即兴凯湖、南湾和太湖群体为一支;三溪口、浮桥河和梁子湖群体为另一支。分析结果表明,应用COⅡ基因仅可以把中国的翘嘴鲌进行大致的区域划分,但尚不能作为群体之间鉴别的分子标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1, 20(6):943-. doi:
摘要:渔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是围绕节能减排标准化目的而建立,是为实现技术和管理有序化服务的。节能减排标准的基础是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化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推广又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渔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研究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和《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建立节能减排标准体系,以指导全国渔业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结合,以满足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简要介绍了渔业节能减排标准的现状,通过对标准体系的研究,提出了近期需要制定的渔业节能减排标准,构建了渔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34(1):50-. doi:
摘要:选择山东俚岛湾大型藻类养殖水域作为研究区域,根据2011年4、8、10月和2012年1月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获得的pH、总碱度(TA)、叶绿素a等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碳(DIC)体系各分量的浓度、组成比例及时空变化特征,估算了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该区域表层海水DIC、HCO3-、CO32-及CO2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2 024.8±147.0、1 842.4±132.1 、170.0±42.8 和12.4±2.5 μmol/L。养殖区与非养殖区之间DIC、HCO3-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CO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表层海水pCO2和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87.8±37.9 μatm和-32.7±17.2 mmol/m2·d,养殖区与非养殖区之间、不同季节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大型藻类的养殖活动有利于海洋对大气CO2的吸收。